1.
人世間,有些緣分,冥冥之中,似乎早已注定。
一如,我與鄂旅投。
初遇鄂旅投,是在美好的大學時光。彼時,貪戀山水的我們利用假期行走在荊山楚水間,恩施大峽谷、古隆中、荊州古城、武當山、清江畫廊等地都留下了青春的足 跡,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那時,只醉心于山水的壯美、旅途的邂逅,全然沒有注意到這些大山大水背后的工匠竟是鄂旅投。如今回首,真切感受到了鄂旅投在景區打造過程中對初心的堅守, 對荊山楚水那份質樸而深沉的愛。
進入鄂旅投工作后,這份愛讓我體會更深。
2.
再次進入恩施大峽谷,是在工作的第一年。那次,我們因工作需要,在當地干部帶領下去村里了解一些情況。夏日炎炎,行走在鄉野的小路上,微風拂過,平添了幾 分清涼。淳樸善良的山胞們一聽說是鄂旅投的工作人員,熱情倍增,那種喜悅里似乎寫滿了收獲和希望。
在我們交流過程中,他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仿佛就是許久不見的友朋。更讓我感動和記憶深刻的是,阿姨在和我們聊天過程中的一句話:“只要是‘圈投’(鄂旅投集團早期的簡稱)的事,就是我們的事,吃水不能忘挖井人嘛。”
初初聽來,感覺有些口號似的表達,但我卻真切體會到了這句話里的真誠與善意。
原來聽一位曾在這里修路的領導講過早些年大峽谷的光景。他說,那時在大峽谷修通往重慶的公路,這里一片凄涼之景,窮山惡水,房屋破敗,民力凋敝。常常有壯年或老年人一天無事可做,跑來看施工隊干活。生活的困苦、土地的貧瘠,讓他們看不到希望,漸漸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不時便有村民到施工隊來,操著當地的口音說:“把(給)幾塊錢三,買點煙喝(抽)。”讓施工隊的同事們既無奈,又心生惻隱。
也許,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山胞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一天因為鄂旅投的到來,吃上旅游飯,生活一下子富裕起來。在我們了解過程中,當地農家樂做得好的,年收入都已過百萬了。那一刻,我更深切明白了鄂旅投的擔當和愛,也明白了那些山胞們發自心底的歡喜。
3.
“遙聽云端簫鼓沸,始知天上有人間。”這是大洪山最先對我的吸引。而真正愛上大洪山,還是因為鄉親們的熱忱和良善。
在鄂旅投工作的第二年,懷著幾分期待走進了奇美幽絕的大洪山。山中懸泉飛瀑、怪石嶙峋、洞穴幽深,讓人目不暇接,過而難忘。加上香火鼎盛、鐘聲悠揚的名寺古剎,瞬時更感歷史之厚重。
游覽間隙,我坐在那棵上了年歲的銀杏樹下和當地人聊起了山里的故事,以及那些生發于鄉野的傳奇。當地人非常好客,用帶著鄉音的普通話激動地講述著這里變遷的歷史。曾經的鼎盛,后來的衰敗、如今的改變都能從他們的神采和語氣變化中感知出來。
別后經年,讓我難忘的還是離開那日的情景。當我們的大巴車準備駛離大洪山時,在那棵銀杏樹下停了下來,大家準備帶點山貨回去嘗嘗。
山民們熱情地推銷著自家的物品,讓人全然招架不住這份熱忱,紛紛掏出錢包購買。我去的攤位是一對上了年歲的夫妻,他們當日生意很好,賣得只剩幾朵靈芝和一些獼猴桃了。聽說我們是鄂旅投來的,老人執意要送點給我們嘗嘗。后來推辭不過,便將老人的物品全買了,老兩口最后只收取了靈芝的錢,其他的象征性收取點費用,盡數相送了。以致歸途中,同事們皆以為我撿了大便宜,其實個中情誼,我自深知。
老兩口是本地人,一輩子沒有走出這個鄉鎮,辛辛苦苦在黃土地里求點衣食。就連自家種的瓜果想要挑點到鎮上去賣,都需走上很遠的路程。這片景區開發后,他們征地拆遷得到一部分錢,翻新了房屋,孫子送到了城區去上學,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農閑時,還能在自家門口以較高的價格出售平日里不值錢的瓜果,生活愜意而幸福。
“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行走在荊山楚水間,這些偶然遇見的點滴之愛讓我對鄂旅投的職責和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也讓我真切感知到了鄂旅投在荊楚大地上的深情,這份深情里有扶貧的擔當、有奮力的拼搏,更有美麗的詩和遠方。